• CBAM

   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

     

     

  • 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之所以誕生,主要是為了防範「碳洩漏」。

    為了達到碳中和目標,買碳權、付碳稅,已經成為各國重要的減碳手段。歐盟自2005年就啟動碳交易機制,排碳大戶需付出高昂代價,以鼓勵企業加大減碳力度。

    然而,為了避免在歐盟地區付出高昂的碳成本,許多排碳大戶則會轉而到排碳管制較寬鬆的國家生產、製造,繼續污染環境,這就是所謂的「碳洩漏」(carbon leakage)。

    也就是說,因企業不落實真正減碳,僅是將碳排從A地轉移到B地,所以歐盟雖減碳有成,其他地區碳排卻愈來愈高,為了解決這種碳洩漏的情況,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應運而生。

    什麼是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?

    CBAM全稱為碳邊境調整機制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),主要是鼓勵產品在生產國就進行減碳!

    該機制將會明訂出口國產品的碳含量,若超過進口國(歐盟地區)規範,進口商就必須另外購買CBAM憑證(CBAM Certificate),因此CBAM也是屬於「碳關稅」的一種。

    如果是非歐盟的生產商,只要提供產品在非歐盟國家已依據碳價格支付費用的相關證明,進口商則可以抵消歐盟CBAM憑證的採購費用;若是生產地的碳定價(碳稅、碳費、或被認可的碳交易制度的碳價),低於歐盟碳價標準,則也可能必須購買CMAM憑證,以補足差額。

    設立CBAM的用意,就是希望此舉可以減少碳洩漏的情況,鼓勵企業在非歐盟地區生產之產品也須積極減碳,有效降低全球碳排。

    這種方式,也可以彌平歐盟企業在全球競爭的成本劣勢。過去由於歐盟排碳法規較嚴,歐盟產品在境內要負擔高昂減碳成本,出口則會有價格劣勢,CBAM上路後,進口到歐盟之商品也必須如實反映排碳成本。

    CBAM何時上路?

    CBAM並不會立刻正式上路,進程分為以下階段:

    • 2023/10:試行上路,僅要求進口商提交碳數據,尚不需繳納憑證費用
    • 2026:付費制的CBAM正式實行,初期僅涵蓋五大產業
    • 2027:對CBAM執行情況全面評估,尤其是對低度開發國家影響
    • 2034:CBAM全面實行,擴大到其他產業

    哪些產業會受到影響?對台灣的衝擊?

    CBAM第一階段納管水泥、鋼鐵、鋁、肥料、電力等五大高碳排產業。這五大產業的碳排放量約占歐盟碳交易市場的45%。

    根據台灣經濟部統計,CBAM管制水泥、電力、肥料、鋼鐵、鋁等248項產品中,台灣就包含了212項,其中多以鋼鐵製品為主。

    雖然這五大產業並非台灣主要出口項目,但CBAM的另一影響在於,其他國家也可能開始研擬類似CBAM的機制,目前包括英國、日本、美國等都已在評估。

    因此,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企業,萬不能忽視碳關稅這個即將影響國際貿易的新趨勢。

    本公司CBAM的服務內容如下:

    1、為企業申領和管理CBAM帳號、EORI號碼 。

    2、統管企業CBAM報告事宜,企業予以配合。

    3、關注CBAM證書價格,為企業低成本運營證書購買和回售事宜。

    4、為企業準備碳中和設計路徑。

    5、完成企業整體碳管理諮詢。